第942章 牢骚-《单挑好莱坞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可不能乱说话了。

    还好,老谋子也没深究,似乎终于找到了宣泄怨恼的对象,继续道:“改革开放20多年来,从未有过一部电影像《英雄》这般,受到了这么大规模的批判,呵呵,竟然还有很多媒体说这是一部大烂片!这种势头,一直延续到了《十面埋伏》。可悲啊!这种充满戾气的电影环境,怎么可能会出现好作品?《英雄》、《十面埋伏》这种级别的电影,要是出现在韩国、出现在日本,还不被当成国宝般的捧着?供着?”

    唐恩深以为然的点头。

    归根到底,还是大陆市场产业化刚刚开始,各方面的硬件设施都不够成熟。

    再过个十几年,国情也就变了。

    这种能代表国家门面的国产片,就算存在一些缺点,也不可能会受到如此大规模的口诛笔伐。大国尊严日渐崛起。

    唐恩道:“这是外来文化的入侵,以及本土文化不自信,导致的必然结果。这背后,可能是一批业内人士的眼红嫉妒,也可能是一批媒体人对国家快速发展和普世价值憧憬的好高骛远。”

    “对,就是文化不自信!说的太好了!”老谋子高高竖起了一根大拇指,“唐恩,你第一次来华,可能不太了解。我说句大话,中国的电影,我就是这个!可是,我受到的争议和批判,也是最多的。”

    “哼!当年,我拍《红高粱》、拍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,都在欧洲得奖了。回国以后,却没有收获到应有的赞誉,主流媒体痛斥我这是在利用贬低国家形象来讨好欧洲人,进而获奖。后来我又拍了《活着》,那争议就更大了!你猜怎么着?后来《活着》被禁了,结果这部禁片,就成了那些不断批判我的媒体人口中我个人最优秀的作品。”

    唐恩笑了笑,“媒体人嘛,你向左,他们就向右。你向右,他们就向左。他们有什么价值判断?不过是制造矛盾、吸引眼球罢了,市场经济都是这一套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也不能胡说八道啊!”老谋子就有些恨铁不成钢,继续诉说着他的电影沉浮史,“当初我拍了一部电影《一个都不能少》,去戛纳参展。电影结尾,女主角寻找学生被电视台报道后,学生被找到了,电视台派专车送他们回村,社会各界捐赠的一卡车学习用品也送到了学校,是个大团圆的结尾。结果当时的电影节主席雅各布看过后,公开表示不喜欢,认为电影是在替政府做宣传。”

    “我当然很不满意,简直是放狗屁!我宣传什么了?他们懂中国还是我懂中国?出了那么大的事,官方一定会出手干预,别说找回一个学生,就算是百八十个,都能找回来!我的电影结尾,只是在陈述一段事实。”

    “当时我就很生气,就写了一封公开信,和戛纳决裂了,带着《一个都不能少》去了威尼斯参展。欧洲的说法我不在意,可是国内的媒体又爆炸了,说我是在替政府粉饰太平,是放弃了艺术,投靠了政府,这特么多扯淡?”

    “我只是一个电影导演,我只拍我想拍的电影,谁也左右不了我!欧洲的影评家不行,国内的电影局官员,同样不行。结果可好,我来了个两面不讨好!我……”

    “导演,你喝多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