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九章 早朝-《穿越宋朝当太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大臣们异口同声的拜道,与别的朝代不同的是,宋朝的官员除了大朝时,都是不用跪拜的,只需身子微微一弯,行了一个礼就行了。

    “众卿免礼!”

    赵昕摆了摆手示意道。

    吏部尚书范仲淹奏道:“官家!臣自领吏部以来,裁撤官员达三百余人,这三百余人将陆续前往官学改造,有不少官位出现了空缺,臣请官家开科举,纳天下英才造福于百姓。”

    庞籍奏道:“新皇登基,改元更新,自然也得加恩于天下读书人,是故臣也认为官家应该开科举。”

    “臣等附议!”

    一众大臣们都跟事先商量好似的,纷纷出列附议,也难怪,朝廷这两年来一直都是在裁撤官员,虽然被裁撤的官员还可以去官学改造一下,但官学的考核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通过的,结果就是前去官学改造的官员,十之八九都被免了职位。

    赵昕此时方才想起上一届大宋科举已经是五年前了,宋朝前期科举考试并没有固定的时间,一直到英宗之时才改为三年一届。大宋什么都缺,唯独不缺读书人。

    “既然众卿都是此意,那么朕就开科举,取天下英才唱响东华门。”

    赵昕说道。

    梁适奏道:“官家!臣以为科举取士应该形成定制,如此一来,朝廷的官员不至于出现断层,朝政才能得以平稳运行。”

    赵昕问道:“众卿以为每隔几年科举取士一次比较好?”

    吏部左侍郎欧阳修奏道:“官家!依照我朝每次科举取士的人数来看,臣认为五年取士一次比较好!”

    有的人认为三年,有的认为四年,还有的认为应该两年。

    赵昕思忖了一下,方才说道:“欧阳卿刚才所说五年取士一次,是基于我朝历次科举取士的人数而言的,然而前年,朝廷就打算精贡举,如此算来,科举取士的人数同往届相比,必将大打折扣,两年太短,五年太长,所以朕认为科举取士,三年最适合!”

    “官家英明!”

    一众大臣赶忙拜道。

    赵昕看了一眼范仲淹,又道:“昔日庆历年间,范卿曾提出精贡举一事,现今范卿身为吏部尚书,改革科举制度和教育体制一事,朕就交给范卿了!”

    “官家!臣以为此事兹事体大,应该交由中书门下更同商议才行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