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五章 海外贸易-《穿越宋朝当太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北宋的海禁政策一是防止有商贩将海上路线告知辽国,一定程度上切断了辽国从海路进攻宋朝的可能。

    二是儒家思想的影响,宋王朝再开放,她也是专制的封建皇权王朝,

    作为专制的统治者来说,要想政权能够长治久安,首要任务就是求稳,即面对的问题越少越好,其次,宋朝本质上还是农耕社会,小农经济是其社会构成的元素。

    这一切,也是建立在儒家“忠君爱国”的那一套愚民之术中。

    但海外贸易带来的思想危机是很大的。

    此时的世界文明远不止宋王朝所代表的汉文明一家,还有西亚的阿拉伯文明,地中海的拜占庭文明、欧洲文明(基督文明)等。

    如果放开海禁,那么通过海外贸易,势必会增长百姓的见识,扩宽百姓的眼界,就会对宋朝自有的小农社会体系进行冲击,这对于宋朝统治者来说是无法接受的。

    如果真发生了这样的事,那么就已经严重背离了以“重农抑商”的手段,达到“愚民、弱民、贫民”为目的儒家本质!

    所以朝廷必须控制海外贸易,而不能让民间经手。

    三是由于三冗的问题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,国库入不敷出,而田地就那些,北宋政府也清楚,即便是把老百姓给榨干了,只怕也不够朝廷的开支,丝绸之路又被切断,只有将海外贸易牢牢的抓在手中,才能获取钱财来弥补朝廷国库的空虚。

    所以海外贸易是宋朝财政上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,当然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好,所以朝廷不但对海盗进行打击,而且还对走私船只进行打击,因为只有这样,朝廷的财政才能平稳的运行下去。

    赵昕之所以亲自前往开发流求,除了缓和严重的土地兼并矛盾外,就是想要改革市舶司,扩大海外贸易的范围。

    北宋的市舶司有好几处,赵昕来之前就曾经向赵祯阐明海外贸易带来的好处,裁撤冗官冗兵,只能是节流,而想要练就无敌之军,就必须要有雄厚的财政作为基础,而开源与节流同时进行,才是让大宋走上强国之路的根本方法。

    赵昕参考了后世海外贸易的管理制度上,重新划分了市舶司的职责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