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七章 难题-《穿越宋朝当太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那日,庞籍和梁适不得不应下此事,然而他们都知道,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,毕竟庆历新政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。

    “不知二位相公又何困惑?不如说出来,本宫也好为两位相公斟酌一下!”

    赵昕问道。

    庞籍率先问道:“敢问殿下,选拔合适的官吏,资历和才能熟先?”

    赵昕不由得眉头紧皱,因为这个问题不但困扰着古代人,同时也困扰着现代人。

    从古到今,官场也好,职场也罢,“资与财熟先,”始终是一个颇废心神且倍感纠结的问题,可以说庞籍这一问是灵魂式的拷问啊。

    首先,没有才干,资历要来有何用?论资排辈,会辱没多少人才,但是,当本宫们从务实的角度出发,这种非此即彼的看法也不是科学的。

    赵昕思忖了好久,才理解庞籍和梁适眼前面临的处境,真可谓是左右为难啊。

    资历这个东西是用数据说话的显性指标,客观性比较强,也容易统一标准,但才干则是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的隐性指标。

    而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,所以往往主观性很强。

    比如说嘉佑二年的科考,主考官是欧阳修,非常爱好诗文,所以这一年,只要是文章写的不错的考生,基本上都能上榜。

    再比如说,王安石变法,凡是有不同看法的大臣的都不是能臣,通通贬谪出京去,这显然是极为不科学的。

    良久,赵昕才回道:“二位相公之意,本宫已经明白了,本宫认为资历与才干同等重要,考核一个官员不但要看资历,同时也要看才能。”

    庞籍问道:“敢问殿下!一个官员胜任与否的标准到底是什么,实际操作中又该如何拿捏尺度?当年范相公改革时,想必也遇到这个问题,而他仅仅只是一笔勾销。”

    赵昕心里明白,庆历新政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实遇到了类似的现实问题。看上去光鲜亮丽的改革,但落到具体执行的官员手里,情况就不容乐观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