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章封禅-《三国:汉中祖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相比于他身侧交好的人,如罗宪、诸葛瞻、杜预、陆抗、施绩等人,刘琥的势力虽还不够看。

    但再小的威胁也是威胁,特别意味着父皇是否存在换太子的念头。今独见二、三皇子封王,不见四皇子封王,实属让刘璿担心。

    “太子!”直到老三友好地提醒了一声,刘璿这才回了神,看着他的父亲与众臣商讨政事。

    而刘禅也没在意刘璿的想法,这次刘琥之所以没册封,主要还是上次夏侯徽想要燕王,而不是中山王。

    加上刘禅对四子燕王心里有阴影,选择了延缓了册封。当下他正与众臣商讨封禅之事,刘禅坐在榻上,问道:“今怎又突然提起泰山封祭之事?”由于刘禅名字中存在禅,众人言语便以封祭代替封禅。

    在《管子》中,封为祭天,禅为祭地。费祎手持笏板,说道:“陛下兴汉室之业,继承先帝遗志。所建功德,天下众人有目共睹。昔秦皇扫六国,至泰山封祭;汉武北驱匈奴,幸泰山封祭;光武光复汉室,亦至泰山封祭。今以陛下之功,何不能前往泰山祭拜天地,刻石颂我大汉之德。”

    “臣赞同费司徒所言,陛下亦可趁机巡视东土,观地方政事如何。时不可失,天不可违啊!臣以为今下封祭,当是晚了。陛下当在东灭逆魏之后,封祭泰山。”陈祗应和说道。

    刘禅有所意动,但嘴上还是拒绝,说道:“朕恐不是这般认为。若天下太平,百姓安康,即便不封祭,亦被人所称颂。昔秦皇封祭泰山,孝文皇帝不往封祭泰山。莫非我等后人以为孝文皇帝不如秦皇乎?”费祎继续劝道:“陛下,泰山封祭乃表示君王之功绩。而君王之功绩在于善治天下之果,若陛下不往泰山封祭,又能让天地及后人知晓陛下功绩?”说着,费仪领着尚书台众人躬身施礼。

    见众人认同的态度,刘禅迟疑了下。想着自己能与历代帝王同列,刘禅嘴角不由上扬。

    自己辛苦近三十年,前往泰山封禅或许是对自己的一番勉励。在众人的跪伏中,杜恕从榻上出列,拱手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不可前往泰山封祭。”刘禅皱起眉头,心生不悦,问道:“卿不同意封赏,莫非是朕之功绩不高?”

    “陛下一统华夏,三兴汉室,当然功高!”

    “莫非德不厚?”

    “陛下仁政爱民,委任贤人,当然德厚!”

    “天下不宁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