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854】ARM和自研-《重筑2005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至此,X86架构的地位几乎不可能再被撼动了。

    2006年,苹果放弃了RISC(精简指令集)处理器,开始在macbook上搭载英特尔处理器,标志着英特尔的X86架构彻底同一了个人电脑业务。

    变局也由此开始。

    在这次合作的过程之中,乔布斯向英特尔提出,苹果正在研发一个“小东西”,想要合作,定制一款低功耗处理器。

    英特尔觉得这玩意不靠谱,大概率当时正如日中天,意气风发,也瞧不上,因此直接拒绝了。

    乔布斯无法,只好转头找三星合作,最终采用了基于ARM11架构的S5L8900处理器,并在在2007年发布了那个“小东西”。

    它叫iPhone。

    ARM架构对X86架构的冲锋由此拉开帷幕。

    此后的iPhone一直采用三星的ARM架构处理器,2010年iPhone4发布,苹果在三星蜂鸟处理器(S5PC110)基础上定制了自己的A4处理器,正式走上自研处理器的道路。

    在iPhone发布之前,因为没有市场推动,ARM架构的制程工艺大幅度落后于X86架构,2007年第一代iPhone搭载的S5L8900处理器采用的90nm工艺制程,同年的英特尔处理器已经采用45nm工艺制程了。

    此后,iPhone引领的智能手机潮流,采用的都是ARM架构处理器,并因为手机本身的体积限制,推动着ARM架构处理器的制程工艺踏上了一条高速发展之路。

    讨论架构优劣的时候,工艺制程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,英特尔称霸之后故步自封,被AMD和苹果接连抽耳光,除了两家公司本身的研发能力之外,制程工艺的优势功不可没。

    今年初(2012年),英特尔第三代酷睿i7-3770处理器采用22nm工艺制程,而秋季要发布的iPhone5搭载的A6采用三星32nm工艺制程,高通今年的APQ8064处理器,已经在采用28nm工艺制程了。

    英特尔这个时候仍然有优势,但等再过两年,2014年的时候,ARM这边的高端处理器,苹果A8、高通骁龙801、华为海思麒麟920等,就要采用20nm工艺制程了。

    英特尔到时候还在采用22nm工艺,已经被追上。

    再过几年,英特尔会继续打磨14nm、10nm工艺,ARM那边都已经开始3nm工艺了,从追赶到超越,再到差距一步步扩大。

    一点不夸张的说,iPhone的出现,以及其引领的智能手机潮流,直接推动了ARM处理器的工艺进步,而先进的制程工艺,又进一步反哺了ARM处理器在性能、优秀方面的发展。

    在这期间,ARM对X86最大的一次冲击,是2020年苹果发布的M1处理器,并且搭载在了自家的macbookair上面,开始了苹果电脑往ARM处理器的迁移,标志着ARM处理器正式进攻X86的大本营。

    在这之前,高通、华为其实已有类似的动作,但影响力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。

    万年挤牙膏的英特尔在被AMD捅了一刀之后,又被苹果炸了个灰头土脸,才总算从躺着赚钱的状态坐了起来,表示:“把键盘给我拿过来,劳资要认真玩了!”

    到那个时候,ARM看起来简直已经把X86压着打了,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,X86积累的底蕴太深厚了,不是短时间内撼动的,未来谁能笑到最后还不可知,何况未必就要分出生死。

    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肯定是好事。
    第(2/3)页